專欄作者

莊禮謙醫師

Dr. George

皮脂腺增生:臉部小白凸點的治療方式

療程介紹

March 18, 2025

治療前的皮脂腺增生,堅硬凸起,中央凹洞旁邊伴隨白色增生皮脂腺

治療後改善許多

什麼是皮脂腺增生?

皮脂腺增生(Sebaceous Hyperplasia)是一種良性的皮膚病變,源自皮脂腺(分泌油脂的腺體)過度增生。它常出現在臉部,如鼻子、額頭或臉頰,形成細小的白色、灰白色或黃色凸起。雖然不影響健康,但因影響外觀,許多人會想尋求改善。在台灣,這種情況在油性膚質者中較常見,容易被誤認為痤瘡或小疣。

常見情況

• 性別:男女皆可發生,男性因皮脂分泌較旺盛略多。

• 年齡:多見於 40 歲以上,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加,年輕人亦有可能發生。

• 發病率:成人中約 1-2%,油性膚質者風險較高。

成因與相關因素

皮脂腺增生的確切原因尚未完全清楚,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:

1. 年齡與荷爾蒙變化:隨著年紀增長,皮脂腺細胞更新減慢,腺體可能異常增生。

2. 皮脂分泌旺盛:油性膚質或皮脂腺活躍的人更容易發生,尤其在鼻子等部位。

3. 陽光長期暴露:紫外線可能刺激皮脂腺增生,特別在臉部暴露部位。

4. 遺傳傾向:家族有類似病史可能增加風險。

5. 其他健康狀況: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(如環孢素)或某些皮膚病(如酒糟鼻)可能有關。

外觀與特徵

• 外觀:細小凸起,直徑 2-5 毫米,呈白色、灰白色、淡黃或膚色,表面光滑,中央可能有小凹點(像「臍狀」)。如您的照片,鼻子上的白色小凸起符合此特徵。

• 白色原因:病灶新形成或皮脂未氧化時,顏色可能偏白;角質層厚也可能呈現白色。

• 常見部位:鼻子、額頭、臉頊和下巴,鼻子因皮脂腺密集最常見。

• 特徵:不痛不癢,輕擠可能有少量白色油脂,長得慢,不會自己消失,極少轉為惡性。

怎麼診斷?

• 看診判斷:醫師根據外觀(鼻子小白點或黃點)與病史即可初步判斷。

• 切片檢查:若外觀不典型,醫師可能取一小塊皮膚化驗,確認為皮脂腺增生。

• 與其他病症區別:

o 痤瘡(閉鎖性粉刺):有紅腫或膿頭。

o 汗管瘤(Syringoma):多發細小結節,無凹點,常在眼周。

o 粟粒腫(Milia):白色小顆粒,無凹點,多為角質堵塞。

治療

治療主要改善外觀,無健康風險。皮脂腺增生若要完全挖乾淨可能會留下凹疤,通常建議打平即可,可以維持很久。

1. 觀察:若不影響外觀,可定期回診。

2. 局部治療:

o 電燒治療(推薦):用高頻電刀燒掉,簡單快速,也可以治療較深病灶,效果不錯

o 冷凍治療:用液態氮冷凍,無創。只能治療表面,效果不佳,也可能變色。

o 雷射治療(推薦)

 二氧化碳雷射(CO2 Laser):波長 10,600 nm,精準燒除,疤痕少,恢復 5-7 天。

 過程:局部麻醉,點陣模式移除,術後擦抗生素藥膏。

 優勢:適合各部位,精準、術後好照顧。

o 化學剝脫:用三氯醋酸(TCA 10-20%)擦掉淺層病灶,但可能刺激或留疤。

3. 手術切除:局部麻醉切除,治癒率高,但可能留疤。

4. 藥物治療:外用維生素A酸(如 第四代A酸艾克痘Aklief)減少油脂分泌,但效果有限。

5. 預防復發:外用A酸、防曬、控制油脂、保持清潔。

**任何治療方式都有可能留下疤痕或復發,詳細情況請與專業醫師討論**

預防與建議

• 皮膚護理:用溫和產品,避免油膩保養品。

• 防曬:每天塗 SPF 30 以上防曬乳。

• 可以擦外用A酸預防。

結語

皮脂腺增生是一種良性病變,以鼻子等臉部的白色或黃色凸起為主。雖不危險,但影響外觀者可選擇二氧化碳汽化雷射或電燒治療。二氧化碳汽化雷射和電燒治療因精準少疤痕較受歡迎。若有類似問題,建議早求診,由專業醫師診斷與治療,兼顧美觀與健康

LINE
立即預約
效果和副作用可能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,建議您諮詢專業醫師,
有關治療的任何相關問題,歡迎您隨時與美麗新城診所聯繫。
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專業的諮詢和服務。
LINE
立即預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