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欄作者

莊禮謙醫師

Dr. George

眼瞼黃斑瘤有解:雷射治療精準高效新選擇

療程介紹

March 31, 2025

黃斑瘤以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前後

什麼是眼瞼黃斑瘤?

眼瞼黃斑瘤(學名:Xanthelasma Palpebrarum)是一種良性皮膚病變,特徵為眼瞼(特別是內側上眼瞼或下眼瞼)出現黃色或橙黃色的平坦或略隆起的斑塊。其主要由脂質(特別是膽固醇)在皮膚真皮層內沉積形成,屬於局部黃瘤(xanthoma)的一種。雖然不具惡性潛力,但其出現常與全身性脂質代謝異常相關,值得進一步評估。

流行病學

• 性別:女性略高於男性,比例約為 1.5:1。

• 年齡:多見於 30-50 歲中老年人,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加。

• 盛行率:在亞洲人群中約為 0.3-1.5%,西方國家略高。

病因與相關因素

眼瞼黃斑瘤的形成與以下因素相關:

1. 脂質代謝異常:

o 高膽固醇血症(Hypercholesterolemia)或低密度脂蛋白(LDL)升高。

o 混合性高脂血症(Type IIa 或 IIb)。

2. 全身性疾病:

o 與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等代謝性疾病相關。

o 約 50% 患者無明顯代謝異常,屬原發性。

3. 遺傳傾向: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可能增加風險。

4. 其他:局部皮膚炎症或外傷可能誘發脂質沉積。

臨床表現

• 外觀:黃色或橙黃色平坦斑塊,直徑 0.3-2 公分,可單發或多發,邊界清晰。

• 好發部位:上眼瞼內側角與下眼瞼最常見,偶見於鼻側眼瞼。

• 特徵:

o 初期為軟性斑塊,隨時間可能變硬或隆起。

o 無痛無癢,但影響外觀,部分患者因心理壓力就醫。

• 進展:病灶可能緩慢擴大或新增,但極少自行消退。

診斷

• 臨床診斷:依據典型外觀與分佈,結合病史即可診斷。

• 實驗室檢查:

o 血脂譜(總膽固醇、LDL、HDL、甘油三酯)評估代謝異常。

o 肝功能、甲狀腺功能檢查,排除相關疾病。

• 組織學:若疑似其他病變(如基底細胞癌),可進行病理切片,顯示泡沫細胞(foam cells)浸潤。

• 鑑別診斷:

o 黃色腫瘤瘤(Xanthoma Tuberosum):分布於手肘、膝蓋,與眼瞼黃斑瘤分佈不同。

治療

眼瞼黃斑瘤的治療主要針對外觀改善與潛在代謝問題,需根據病灶大小、患者需求與全身狀況選擇適當方式:

1. 觀察:若病灶小且患者不介意外觀,可定期追蹤,同時監測血脂與代謝指標。

2. 藥物治療:

o 針對血脂異常,使用藥物降低膽固醇。

o 效果有限,無法直接消除病灶,多用於預防新病灶形成。

3. 局部治療:

o 二氧化碳雷射(CO2 Laser)(推薦):

 原理:CO2 雷射波長為 10,600 nm,屬於紅外光,能被水分子高效吸收,精準汽化病灶組織,熱效應凝固小血管,減少出血。

 優勢:

 精準性:可控制深度(0.1-0.5mm),針對真皮內脂質沉積,保護周圍皮膚。

 低疤痕風險:熱損傷範圍小,癒合後瘢痕不明顯。

 快速恢復:術後 5-7 天癒合,僅需簡單護理。

 適用性:適合眼瞼敏感部位,避免影響功能。

 治療過程:

1. 術前評估:確認病灶範圍與深度,排除禁忌症(如感染或嚴重糖尿病)。

2. 局部麻醉:使用表面麻醉或注射麻醉。

3. 雷射操作:以點陣模式(fractional mode)或連續模式(continuous wave)逐層汽化病灶,直至脂質沉積移除。

4. 術後護理:貼人工皮或擦藥膏,避免陽光直射,防止色素沉著。

療程次數:小病灶 1 次即可,較大或深層病灶可能需 2-3 次(間隔 4-6 週)。

注意事項:

 術後可能有輕微紅腫或結痂,1-2 週消退。

 深膚色患者易出現色素沉著,需加強防曬。

 常見疤痕包括黑疤(色素沉澱)、紅疤(血管擴張)、凸疤(蟹足腫)、凹疤、白疤。

 治療效果不佳原因:

1. 病灶未完全清除:若雷射能量不足或操作不夠深入,殘留脂質沉積可能導致復發,需多次治療或調整參數。

2. 新病灶形成:原病灶移除後,若未控制血脂異常,脂質代謝問題可能引發其他部位新病灶,復發率約 20-40%。

汗管瘤以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及復原過程

汗管瘤治療前

汗管瘤追蹤,原病灶已經清除,新病灶從旁邊長出來

其他治療方式:

冷凍療法:液態氮冷凍(-196°C),破壞病灶細胞,適用小型病灶,但可能引發色素異常。

化學剝脫:三氯醋酸(TCA 30-50%)剝脫表層皮膚,效果不穩定,易刺激眼周。

手術切除:

局部麻醉下切除,適合較大或復發性病灶。

需精細縫合,避免眼瞼變形或顯著疤痕,恢復約 7-14 天。

預防復發:

控制血脂是關鍵,建議長期監測與飲食管理。

若未處理代謝問題,病灶可能在原位或其他部位復發。

預防與建議

• 生活管理:低脂飲食、規律運動,控制體重與血脂。

• 定期檢查:高風險族群(如家族史或糖尿病患者)應每年檢測血脂。

• 避免刺激:減少眼周摩擦或化妝品過度使用。

就醫時機

• 病灶快速增大或改變形狀。

• 影響外觀或造成心理負擔。

• 伴隨血脂異常或相關症狀(如疲倦、黃疸)。

• 不確定病灶性質,需排除其他病變。

結語

眼瞼黃斑瘤雖為良性病變,但其與代謝異常的關聯性提示了潛在健康風險。治療以改善外觀為主,同時應評估全身狀況。透過 CO2 雷射等現代技術,可精準移除病灶,並結合血脂管理以防復發。若發現眼周黃色腫塊,建議及早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,確保美觀與健康兼顧。

     
        
LINE
立即預約
效果和副作用可能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,建議您諮詢專業醫師,
有關治療的任何相關問題,歡迎您隨時與美麗新城診所聯繫。
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專業的諮詢和服務。
LINE
立即預約